
布依少女在表演舞蹈《繡荷包》。
亮點黔西南訊 2月19日,農歷大年初一,雖是冬日,可暖陽舒展身姿,帶著沁入心脾的味道籠罩著大地,溫暖著人們的心房,醉了心窩,也將周邊的景色在陽光中彌漫,幻化成一幅靜美的畫卷。冬日的暖陽下,晴隆縣雞場鎮(zhèn)田壩村春節(jié)文藝活動比往年更加熱鬧、火爆。
與大宛明星加盟的各級各類文藝活動不同,田壩村布依族同胞自編自演的文藝活動是級別最低最土的,都是草根演員,觀眾全是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。“我們村里的文藝活動是從大年初一開始,一直持續(xù)到初五,除了舞蹈、小品、獨唱、小打音樂等豐富多彩的節(jié)目外,還有籃球等體育項目。”大年初一傍晚,隨著主持人宣布“構建和諧田壩,樹布依兒女風采”為主題的春節(jié)文藝活動演出結束,忙得四腳不沾地的村支書李紹賢終于舒了一口氣。

布依族青年激烈的籃球比賽。
田壩村是一個偏遠的布依族聚居村,與興仁縣大山鄉(xiāng)隔波秧河相望,全村居住有40多戶1800多布依同胞。由于地處偏遠,自然環(huán)境惡劣,交通條件差,村子里青壯年勞動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,平時留守村子里的大都是老人、小孩和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婦女。
過去,每到春節(jié)期間,田壩村布依族同胞們,除了看電視,山村沒有什么文化生活,人們整天不是湊在一起喝酒,就是打麻將、喝酒等,引得家庭糾紛甚至打架斗毆的現象時有發(fā)生,本是喜慶、歡樂、祥和的新春佳節(jié)鬧得“烏煙瘴氣”,給社會治安帶來了不利因素。
“2011年臨近春節(jié),為給山村新春節(jié)佳增添點文化氣氛,引導大家喜喜慶慶、熱熱鬧鬧的過‘大年’,在當地黨委、政府和村支兩委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我們村就開始籌辦第一屆春節(jié)文藝活動,到今年已成功舉辦了五屆。”看到自己負責策劃的活動越來越豐富,草根演員越來越龐大,節(jié)目內容越來越受鄉(xiāng)親們的喜愛、追捧,活動總策劃周忠富老師為自己的付出感到高興和自豪。
布依族婦女用手機拍下精彩瞬間。
2月19日一早,伴著冬日的暖陽,本村和附近各村寨的布依族村民涌入田壩村小學操場,欣賞自編自演的文化大餐。節(jié)目開始前,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摩師先在準備好的桌前一通咒語后,6個青壯年男人手持刀叉棍棒,排成兩隊站在操場中央,做著規(guī)定的八卦動作,嘴里喊著布依語口號,舞之蹈之,約兩分鐘左右,一名年輕力壯的跑到附近準備好的一稻草人旁,手舉鋼叉,一叉將稻草人叉倒,文藝活動在布依族傳統(tǒng)習俗《除夕》祭祀活動中拉開帷幕。
上午11時許,文藝活動正式開幕,合唱、獨唱、舞蹈、小品、小打音樂、布依族民謠、民歌等節(jié)目應有盡有,觀眾看得仔細,笑得天真;演員演得盡責、認真。演員、觀眾,不少是外出務工回來的村民。臺上,演員們把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結合起來,散發(fā)著濃濃鄉(xiāng)土氣息的“表演”帶來一個又一個歡樂的高潮,為鄉(xiāng)親們送上一道道原汁原味的“文化大餐”。
李祖勝是田壩村眾多外出布依族打工者中的一員,常年帶著妻子在晴隆縣一些鄉(xiāng)鎮(zhèn)和周邊興仁、普安等地承包私人房屋建設,兒女在外上大學,一年除了偶爾回家看看老人外,幾乎沒有時間回家。“我們布依族過年很濃重,無論走到哪里,我都要回來過年,一方面是與家人團聚,走走親戚,看看朋友,聊聊各自在外的發(fā)展和家鄉(xiāng)的變化,一方面是特意回來參加村里的文藝活動,大家樂和樂和。”李祖勝由衷地說。
前來觀看活動演出田壩小學教師李紹英告訴記者,節(jié)目內容很貼近實際生活,讓他們真切感受到了惠民政策給布依族群眾帶來幸福的點點滴滴,而且節(jié)目倡導鄰里之間和睦相處,教育大家遵紀守法,遵守計劃生育政策,與時常生活息息相關,因此他們非常喜歡看村里的春節(jié)文藝活動,并希望這樣的活動年年辦下去,一屆辦比一屆好。
布依族婦女在為表演鼓掌喝彩。
演出現場,演員們傾情演出,共同抒發(fā)了布依同胞對幸福生活的感恩、對民族大團結的贊美、對小康生活的向往。歌聲、掌聲、歡笑聲匯聚成了歡樂的海洋,昔日偏遠寧靜的小山村沉浸在新春濃濃的節(jié)日喜慶氛圍里。臺下的觀眾時而鼓掌,時而歡笑,幸福和喜悅洋溢在臉上。村上一位姓李的老大爺樂哈哈地告訴記者:“村上舉辦這樣的春節(jié)文藝活動好得很啊,既豐富和活躍了鄉(xiāng)親們的精神文化生活,凝聚了人心,又提高了村民的素質,還歌頌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。我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。”
年年盼過年,過年看了央視“春晚”就看村里的文藝活動。田壩村的春節(jié)文藝活動雖無央視、各省級衛(wèi)視,甚至地方文藝活動的大氣和時尚,演出形式、內容、陣容也是大家自編自演自導、自彈自唱自舞的節(jié)目,但深受村民熱烈追捧,更能使群眾在觀賞中受到教化!(李拼鰲 楊浩 攝影報道)
共有0條評論